首页-->党建工作-->学习园地

遥感地学学生党支部开展党日活动

时间:2024-02-29 19:30:20 文章来源 :党建 浏览量:14

2024年2月29日,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遥感地学学生党支部在仓前校区勤园23-223会议室召开了2月份的党日活动,本次党日活动的主题为学习科学家精神。

2


3

娄艺涵同志向我们介绍了黄大年教授的生平事迹、忧国忧民的精神和对社会的贡献。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


4

杨静娴同学分享的地理学家是李四光同志,她在分享中提到,李四光同志对科学、对人民、对社会都有重大的贡献。李四光同志在科学上创造了地质力学、地质构造、蜓科化石分类等等,同时将这些理论造福于人民,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等;还为预测地震指明了方向,找到四川、唐山、邢台、临沂构造带。李四光同志的科学报国、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共同学习。


5

吴鑫悦同志讲述了黄国璋教授的一生。黄国璋凭着冀民族兴旺、望祖国昌盛的赤子之心,在地理学领域里顽强拼搏,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不断探索真理,追求光明,在民主爱国运动中英勇搏斗。他是赴美留学专攻地理学且获得硕士学位第一人,是中国传播近代西方地理科学思想的先驱,是发展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科学考察的先行者,是地理团体、民主活动的组织者,是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友和高层民主人士。


6

盛悦同志分享的科学家是陈述彭院士。陈述彭是我国遥感应用和地理信息系统科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地球信息科学的倡导者,被尊称为“中国遥感地学之父”。陈院士毕生致力于地球科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事业,与时俱进、锲而不舍。在他的带领下,我国的现代地图学研究、遥感应用研究和地球信息科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做出了诸多开拓性的贡献。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就是对他生命轨迹的最好诠释。


7

黄若琳同志为我们介绍了竺可桢院士。竺院士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一生,是勇攀科技高峰的一生,是坚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一生。他一生笃行求是精神,求是精神就是一种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理的精神。一是不盲从,不附和,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是不武断,不蛮横,三是专心一致,实事求是。竺老把自己比喻成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决心老老实实尽力而为之,所谓一息尚存此志不容懈怠。


8

边万超同志分享的科学家是钱七虎院士。钱七虎是“八一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防护工程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为我国防护工程各个时期的建设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为我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立下了不朽功勋。因为从事的工作太过机密,他隐姓埋名60载,背井离乡几十年,82岁才被世人知晓。“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这是钱老始终牢记在心的一句钱氏家训,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要向钱老学习,从身边小事做起,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9

张辛佳同志为我们介绍了胡焕庸教授。胡焕庸先生以时代问题为导向,以历史使命为驱动,发表诸多地缘战略研究成果,为后世留下许多经典隽永的学术思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代和踏上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的新征程中,吾辈应继承胡焕庸的地缘战略思想,探索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地缘战略理论,锻造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全人类的中国思想。


10

马荣同志分享的科学家是侯仁之院士。侯院士主要从事于城市历史地理、沙漠环境变迁和历史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他不仅将中国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推向了新阶段,开创了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新领域,还在北京大学建立了完整的地理学学科体系,创建了历史地理学专业,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地理学者。


11

杨瑞同志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丁文江院士。从丁院士的故事和贡献可以看出,发展科学事业,我们必须具备忍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复兴的根本。并且丁文江精神也告诉我们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当发愤图强、求真务实、踏实勤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服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此次会议的召开,使党员同志们深切感受到杰出科学家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科学家们的先进事迹是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一定要在科学家精神中汲取磅礴伟力,增强本领、提升修养、努力奋斗,让自己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